餘秋雨經典散文
餘秋雨散文自問世以後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構成瞭20世紀末期中國文壇的一大景觀。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餘秋雨經典散文,希望大傢喜歡。
餘秋雨經典散文一:寂寞天柱山
現在有很多文化人完全不知道天柱山的所在,這實在是不應該的。
我曾驚奇地發現,中國古代許多大文豪、大詩人都曾希望在天柱山(潛山)安傢。他們走過的地方很多,面對著佳山佳水一時激動,說一些過頭話是不奇怪的;但是,聲言一定要在某地安傢,聲言非要在那裡安度晚年不可,而且身處不同的時代竟不謀而合地如此聲言,這無論如何是罕見的。
唐天寶七年,詩人李白隻是在江上路過時遠遠地看瞭看天柱山,便立即把它選為自己的歸宿地:“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過瞭些年,安祿山叛亂,唐玄宗攜楊貴妃出逃蜀中,《長恨歌》《長生殿》所描寫過的生生死死大事件發生在歷史舞臺上,那個時候李白到哪裡去瞭呢?原來他正躲在天柱山靜靜地讀書。唐代正在漫漫艷情和浩浩狼煙間作艱難的選擇,我們的詩人卻選擇瞭天柱山。當然,李白並沒有煉成丹,最終也沒有“投跡歸此地”,但歷史還是把他的這個真誠願望留下瞭。
想在天柱山安傢的願望比李白還要強烈的,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蘇東坡在40 歲時曾遇見過一位在天柱山長期隱居的高人,兩人飲酒暢敘三日,話題總不離天柱山,蘇東坡由此而想到自己在顛沛流離中年方40而華發蒼然,下決心也要拜謁天柱山來領略另一種人生風味。“年來四十發蒼蒼,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訪潛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這便是他當時隨口吟出的詩。後來,他在給一位叫李惟熙的友人寫信時又說:“平生愛舒州風土,欲卜居為終老之計。”他這裡所說的舒州便是天柱山的所在地,也可看作是天柱山的別稱。請看,這位遊遍瞭名山大川的旅行傢已明確無誤地表明要把卜居天柱山作為“終老之計”瞭。他這是在用誠懇的語言寫信,而不是作詩,並無誇張成分。直到晚年,他的這個計劃仍沒有改變。老人一生最後一個官職竟十分巧合地是“舒州團練副使”,看來連上天也有意成全他的“終老之計”瞭。他欣然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