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散文作品
餘秋雨散文是當代學者散文的典范。他的散文具有巨大的歷史容量,歷史的深邃蒼涼、滄海桑田常被訴諸於筆端。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餘秋雨散文作品,希望大傢喜歡。
餘秋雨散文作品一:海牙的老人
海牙的清晨,濕漉漉的廣場上擺滿瞭舊書攤,很多老年人把畢生收集的書籍、古董陳列在那裡,讓人選購。
在博物館前的那個角落,一位年邁的攝影師擺出瞭自己拍攝的數千張舊照片,按年份日期排列,邊上還擺放著三臺老相機,足可把他的一生概括;而他,又能從自己的角度把荷蘭的歷史概括。
見我仔細翻閱,老人兩眼放光。但最後,我當然還是讓他失望。他用英語向我嘟噥:全拿走吧,實在不貴。
我暗自責備自己翻閱得太久瞭,使他產生誤會,因此躲避著他的目光。但我還是抬起頭來看著他,向他道謝。我想他應該認出,我是中國人。連他們這麼小的一個國傢也無法把自己的歷史圖像收入博物館,任其在博物館門外長期求售,那可想而知,我們中國流浪在外面的歷史符號就更多瞭。我們怎能,不先收拾自己的門庭,反把人傢的歷史圖像帶走我們中國人太知道,這些歷史圖像一旦被帶走,就再也沒有回來的時日。
中國人也許做過很多不該做的事情,但從來沒有把別人的歷史藏在自己傢裡。
老人見我要離開,又說瞭一句:“也可以拆開瞭買走,譬如,先生出生的那一年……”
這話使我心裡一動。因為曾經聽說,一些企圖申請奧運會主辦權的城市,想送一些充滿個人情誼而又無行賄嫌疑的小禮物給國際奧委會委員,最漂亮的是一份某委員出生那天的《泰晤士報》,讓他看看,在他走到世界的那一天,世界發生瞭一些什麼事。那麼,照老人的提議,我也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生命出現時的某些遠地風景我連忙回頭再看那些照片排列,找到我出生那一年,厚厚一疊,但我再看前前後後,每一年都齊整無缺,可見至今沒有人零拆買走。從老人的生活狀態看,他未必擁有保存底片並再度復印的技術設備。我笑著向他搖搖頭,心想,我算什麼呢一個如此平凡的生命,一個在濕漉漉的早晨偶爾駐足的過客,豈能為瞭比照自己的存在,抽散這位老人的平生勞作我相信,在他的同胞中,會出現一個更負責的收藏者,將這些照片保存得更完整、更有意義。再等一年半載吧,老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