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是餘秋雨的第二部散文集,寫於1992年,完成於1994年,主要描寫瞭作者自身探訪中華文明的階段感悟,全作表達瞭對文明盛衰的感慨、對尊崇文化的呼籲和對健全人格的向往。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瞭餘秋雨山居筆記,供你欣賞!
《山居筆記》背景介紹
《山居筆記》是餘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間創作成的,共11篇文章。寫作期間,作者辭去瞭學院的職務,不再上班;同時將寫作與考察聯在一起,很多寫到的地方一去再去。[3]
在作者的總體計劃上,這本《山居筆記》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訪中華文明的第二階段記述。第一階段的記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書中,他背負著生命的困惑,去尋找一個個文化遺跡和文化現場,然後把自己的驚訝和感動告訴讀者。但是等到走完寫完,發覺還有不少超越具體遺跡的整體性難題需要繼續探訪。作者將這些問題歸為:對於政治功業和文化情結的互相覬覦和生死與共;對於文化靈魂的流放、毀滅和復蘇;對於商業文明與中華文化的狹路相逢和擦肩而過;對於千年科舉留給社會歷史的功績和留給群體人格的禍害;對於稀有人格在中華文化中斷絕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對於君子和小人這條重要界線的無處不在和難於劃分。隨後,餘秋雨便創作瞭這本《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社會評價
《山居筆記》讓作者幾乎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來瞭,一個氣勢磅礴的中國立刻展現在我們眼前!文學和史學攜手,散文藝術的登臨絕頂之作。繼《文化苦旅》之後,餘秋雨再展風華,一本有關歷史、地理、文化、美術的曠世鉅作──《山居筆記》,千呼萬喚,終於出版。
文明和邪惡不可混淆,歷史和法律不容侮弄。本書堪稱散文藝術中登峰造極之作。繼《文化苦旅》後,餘秋雨再展風華,將歷史、地理、文化、美術完美融合,造就瞭這部曠世鉅作
《山居筆記》作者介紹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市),國際著名文化史學者、文學傢、散文傢、作傢、中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傢。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劇協副主席、青歌賽評委。2006年第一屆“中國作傢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大陸最暢銷書籍中占據瞭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臺灣、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響。海內外讀者高度評價他集“深度研究、親歷考察、有效傳播”於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為守護和解讀中華文化作出瞭先於他人的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