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代表作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朱自清是一位十分引人註目的作傢。而這種關註一方面來自於作者藝術上刻苦紮實的努力和作品漂亮縝密的藝術特質,另一方面也來自於他追求人格完善和純潔精神的迷茫與困惑及其悖論。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朱自清散文代表作,希望大傢喜歡。
朱自清散文代表作一:論百讀不厭
前些日子參加瞭一個討論會,討論趙樹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話》。座中一位青年提出瞭一件事實:他讀瞭這本書覺得好,可是不想重讀一遍。大傢費瞭一些時候討論這件事實。有人表示意見,說不想重讀一遍,未必減少這本書的好,未必減少它的價值。但是時間匆促,大傢沒有達到明確的結論。一方面似乎大傢也都沒有重讀過這本書,並且似乎從沒有想到重讀它。然而問題不但關於這一本書,而是關於一切文藝作品。為什麼一些作品有人百讀不厭,另一些卻有人不想讀第二遍呢?是作品的不同嗎?是讀的人不同嗎?如果是作品不同,百讀不厭是不是作品評價的一個標準呢?這些都值得我們思索一番。
蘇東坡有《送章惇秀才失解西歸》詩,開頭兩句是: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就出在這裡。舊書指的是經典,所以要熟讀深思。《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註》:
人有從(董遇)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意自見。
經典文字簡短,意思深長,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瞭解和體會。所謂意自見,子自知,著重自然而然,這是不能著急的。這詩句原是安慰和勉勵那考試失敗的章惇秀才的話,勸他回傢再去安心讀書,說舊書不嫌多讀,越讀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經典值得百回讀,但是這裡著重的還在那讀書的人。簡化成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卻就著重在讀的書或作品瞭。這成語常跟另一成語愛不釋手配合著,在讀的時候愛不釋手,讀過瞭以後百讀不厭。這是一種贊詞和評語,傳統上確乎是一個評價的標準。當然,百讀隻是重讀多讀屢讀的意思,並不一定一遍接著一遍的讀下去。
經典給人知識,教給人怎樣做人,其中有許多語言的、歷史的、修養的課題,有許多註解,此外還有許多相關的考證,讀上百遍,也未必能夠處處貫通,教人多讀是有道理的。但是後來所謂百讀不厭,往往不指經典而指一些詩,一些文,以及一些小說;這些作品讀起來津津有味,重讀,屢讀也不膩味,所以說不厭;不厭不但是不討厭,並且是不厭倦。詩文和小說都是文藝作品,這裡面也有一些語言和歷史的課題,詩文也有些註解和考證;小說方面呢,卻直到近代才有人註意這些課題,於是也有瞭種種考證。但是過去一般讀者隻註意詩文的註解,不大留心那些課題,對於小說更其如此。他們集中在本文的吟誦或瀏覽上。這些人吟誦詩文是為瞭欣賞,甚至於隻為瞭消遣,瀏覽或閱讀小說更隻是為瞭消遣,他們要求的是趣味,是快感。這跟誦讀經典不一樣。誦讀經典是為瞭知識,為瞭教訓,得認真,嚴肅,正襟危坐的讀,不像讀詩文和小說可以馬馬虎虎的,隨隨便便的,在床上,在火車輪船上都成。這麼著可還能夠教人百讀不厭,那些詩文和小說到底是靠瞭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