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鹿柴

《鹿柴》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下面請閱讀學習啦小編帶來的王維《鹿柴》的內容。
王維 《鹿柴》原文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 《鹿柴》譯文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隻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瞭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王維 《鹿柴》創作背景
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王維 《鹿柴》賞析
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鹿柴》),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凈;“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不見人”,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瞭。
如果隻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沓無聲息,隻是偶爾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於山深林密)。這“人語響”,似乎是破“寂”的,實際上是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於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於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