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陳陶 杜甫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悲陳陶》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講述的是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冬,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陳陶作戰,唐軍四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的情事。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悲陳陶》
作者:杜甫
孟冬十郡良傢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悲陳陶》註釋:
①陳陶:地名,即陳陶斜,又名陳陶澤,在長安西北。
②孟冬:農歷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傢子:從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③無戰聲:戰事已結束,曠野一片死寂。
④義軍:官軍,因其為國犧牲,故稱義軍。
⑤向北啼:這時唐肅宗駐守靈武,在長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悲陳陶》意思:
初冬時節,從十幾個郡征來的良傢子弟,一戰之後鮮血都灑在陳陶水澤之中。藍天下的曠野現在變得死寂無聲,四萬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內全部戰死。野蠻的胡兵箭鏃上滴著善良百姓的鮮血,唱著人們聽不懂的胡歌在長安街市上飲酒狂歡。長安城的百姓轉頭向陳陶方向失聲痛哭,日夜盼望唐朝軍隊打回來恢復昔日的太平生活。
《悲陳陶》寫作背景: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冬,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陳陶作戰,唐軍四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來自西北十郡(今陜西一帶)清白人傢的子弟兵,血染陳陶戰場,景象是慘烈的。杜甫這時被困在長安,詩即為這次戰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