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現在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 《春夜喜雨》原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 《春夜喜雨》譯文:
這一場雨就好似選好時候,正當春天萬物生長之時就隨即降臨。細雨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來到,它默默地滋潤萬物,沒有一點聲音。雨夜中,田野間的小路黑茫茫,隻有江中漁船上燈火獨自明亮著。要是早晨起來看看,錦官城裡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看看帶有雨水的紅花之地,就會看到在錦官城裡的花因沾上雨水而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杜甫 介紹: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瞭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瞭《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瞭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傢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瞭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瞭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