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峨眉山月歌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下面請閱讀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李白《過零丁洋》的內容。
李白 《過零丁洋》原文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 《過零丁洋》譯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舍去向渝州。
李白 《過零丁洋》創作背景
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輕時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開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李白 《過零丁洋》賞析
此詩是作者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瞭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隻“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隻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瞭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