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下面請閱讀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內容。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原文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譯文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隻有江水依舊東流。
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塚古丘。
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鬱悶長懷愁。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創作背景
《登金陵鳳凰臺》是李白集中為數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此詩一說是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作者奉命“賜金還山”,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一說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也有人稱是李白遊覽黃鶴樓,並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寫的,是想與崔顥的《黃鶴樓》爭勝。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賞析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瞭三個鳳字,卻不覺得重復,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遊象征著王朝的興盛;而“如今”鳳去臺空,就連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瞭,隻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後來的東晉都建都於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也沒有留下瞭什麼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