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 贈張雲容舞
![](/article_img/34-16042z92141.jpg)
《贈張雲容舞》是唐朝時期的一首七言詩,作者是楊玉環,該作品出自《全唐詩》卷五。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楊玉環《贈張雲容舞》,以供大傢閱讀。
楊玉環《贈張雲容舞》原文: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贈張雲容舞》詩人楊玉環軼事典故:
姓名由來
楊玉環名字《舊唐書》與《新唐書》裡沒有寫,《資治通鑒》裡也沒有明確
記載,《長恨歌傳》隻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6]裡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楊貴妃的“玉奴[18]”、“玉娘”、“玉環”這三個名字是真實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用語都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襯托。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後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做“楊玉”。
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
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瞭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瞭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瞭楊貴妃的雅稱瞭。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 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瞭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裡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瞭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瞭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瞭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