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易陽早發》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article_img/24-151125093649459.png)
《易陽早發》是初唐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寫作者去西蜀途中山間拂曉的景致。作者抓住拂曉寂靜清涼的特點,把山中的主要景象綴連成章,微妙地表達瞭詩人旅途上的愁悶。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易陽早發》
作者:王勃【唐代】
飭裝侵曉月,奔策候殘星。危閣尋丹障,回梁屬翠屏。
雲間迷樹影,霧裡失峰形。復此涼飆至,空山飛夜螢。
《易陽早發》註釋:
易陽:今河北永年縣西。
飭(chì):整頓,整理行裝。侵曉月:即拂曉。與下句的“候殘星”相對,二句猶言披星戴月。
奔策:策馬疾行。候:迎候。
危閣:高閣。指閣道。尋:依附。丹障:如朱色屏障的山嶺。
回梁:曲折的橋粱。屬:依托。翠屏:形容峰巒排列的綠色山巖。
涼飆(biāo):一作“商風”,即秋風。
《易陽早發》意思:
清晨,月亮還沒有落下,(我)就整理行裝準備出發;天上殘星點點,(我)已經揚鞭而行。道路兩旁山峰聳立,層巒疊嶂時時映入眼簾,紅色綠色的屏風形的山峰上偶爾有一座樓閣,有一間房屋。突然之間,看不清對面的樹形,原來是山中雲霧繚繞,阻擋瞭視線。再放眼望去,遠處的山峰也失去它原來的挺拔之姿,迷迷蒙蒙一片。涼風又一次吹到臉上,這時才感覺到夜色已悄然而至,隻見空山之中,螢火蟲飛來飛去。
《易陽早發》寫作背景:
此詩是作者因作《鬥雞賦》被唐高宗逐出長安,去西蜀路上所作,當為咸亨元年(670年)左右,是作者《入蜀紀行詩》三十首之一。作者感於路途景致,有感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