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是詩人李白的五言律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0卷第25首。接下來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傢網絡收集整理的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詩詞《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原文: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詩詞《與夏十二登嶽陽樓》譯文:
登上嶽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
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
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
醉酒之後興起瞭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
李白詩詞《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創作背景:
此詩是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嶽陽時所作。李白登樓賦詩,留下瞭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嶽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李白詩詞《與夏十二登嶽陽樓》鑒賞:
詩的一兩句寫登高臨遠所見到的遼闊景象。“盡”字,形容登上嶽陽樓,俯瞰下界,嶽陽一帶的自然景色一覽無餘。“川迥洞庭開”一句緊承“盡”字而下,具體展示八百裡洞庭浩邈無垠、橫無涯際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寫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種汪洋浩瀚、澎湃動蕩的氣勢,寫得很動人。此處一個“開”字,即是對那種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寫更為遼遠的長江。洞庭湖的北面與長江相連,人們在嶽陽樓上,隔著那壯闊的湖水,迷茫中長江依稀可見。這兩句意境闊大,詩人煉詞造句給人一種雄渾豪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