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寓居沙丘懷念詩友杜甫時所作。接下來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傢網絡收集整理的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詩詞《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李白詩詞《沙丘城下寄杜甫》譯文:
我來這裡終究是為瞭什麼事?高枕安臥在沙丘城。
沙丘城邊有蒼老古樹,白日黑夜沙沙有聲與秋聲相連。
魯地酒薄難使人醉,齊歌情濃徒然向誰。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蕩蕩向南流去寄托著我的深情。
李白詩詞《沙丘城下寄杜甫》創作背景:
根據裴斐編制的《李白年譜簡編》,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秋,時李白四十五歲。天寶三載(744年)春,李白離長安,開始漫遊。在洛陽,遇見瞭已經三十三歲卻仍未進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遊。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在梁園相會,並同遊孟諸、齊州等地。第二年夏,兩人又在東魯會面。他們情投意合,親密到“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地步。天寶四載秋,兩人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後,南遊江東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懷念杜甫,寫下此詩寄贈。
李白詩詞《沙丘城下寄杜甫》鑒賞:
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是中國文學史上珍貴的一頁。在李白傳世的詩歌中,公認的直接為杜甫而寫的隻有兩首,一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這首詩。
沙丘城,位於山東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魯中的寄寓之地。詩人送別瞭杜甫,從那種充滿著友情與歡樂的生活中,獨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覺友誼的可貴。此詩就是抒發瞭這種情境之下的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詩人一開始用很多的筆墨寫他自己的生活,住處的周圍環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詩的前六句沒有一個“思”字,也沒有一個“君”字,給讀者以山回路轉、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詩的結尾才豁然開朗,說出“思君”二字。詩中無一句不是寫“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聯強似一聯,以至最後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煙雲,都成瞭後二句的烘托。這樣的構思,既能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感受,為詩的主旨蓄勢,同時也賦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濃鬱的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