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文欣賞

雜文針砭時弊,當然對於一些重要的人生問題也是不吝文墨的。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人生雜文欣賞,希望大傢喜歡。
人生雜文欣賞篇1:人怎樣才能得到快樂
人生短暫,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幾十年過得快樂。但是很多人生活得不快樂,不一定是因為沒有名,沒有權,甚至不一定是因為沒有錢。
人怎樣才能快樂?其實一點也不難,隻不過做到兩件事,人就可以過得很快樂:一是身體的舒適,另一個是精神的愉悅。
所謂身體的舒適應當包括馬斯洛需求五層次中最低的兩層:生存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我們既沒生活在非洲,也沒有生活在1960年的中國,所以維持生存的飲食需求容易滿足;我們既不像1930年代,隨時要擔心孩子被土匪綁票,也不像文化革命裡,因為寫篇文章就可能被抓起來槍斃(遇羅克,張志新),所以安全的需求也容易滿足。
老祖宗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現在,全中國所有的人差不多都可以有基本的溫飽和安全瞭。至於說到性欲的滿足,雖然在進城打工的青年民工中還有些困難,雖然在邊遠貧困山區由於女人愛往富庶地方嫁還有些困難,絕大多數人也是容易滿足的,至不濟還可以通過自慰解決。不像餓飯會死人,這件事說到底是死不瞭人的。
所謂精神的愉悅應當包括馬斯洛需求五層次中較高三層的滿足:歸屬(社交)的需求,受人尊敬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不一定非要親人環伺,兒孫繞膝,僅僅參加一個業餘羽毛球隊,也可以滿足歸屬的需求。
受人尊重的需求雖然困難一些,但是也並非難以企及:所有掙錢養傢的人都能得到起碼的尊重,成就越大的人得到尊重的程度越高。前者隻能得到身邊幾個傢人的尊重,後者(比如一個藝術傢)就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尊重。但是有的時候,度量標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人們得到尊重的程度與成就並不總是呈正相關關系的:一個貧病交加的母親為孩子做出的努力和犧牲就有可能比一位大富翁所做的得到傢人更多的尊重。
自我實現是一個人更本質的快樂,是快樂的起始和極致。最典型的是那位匿名捐贈80億美元財產的查克·費尼。他自己過著簡陋淳樸的生活,把錢捐出去,甚至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會,不把自己的名字鐫刻在捐贈的大樓上,隻是在看到一位受他捐贈做瞭兔唇手術的女孩臉上綻開的笑容時,得到由衷的快樂。他的所作所為甚至不是為瞭得到人們的尊重,而僅僅為瞭救助他人這件事給他內心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