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苧蘿山--李白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1],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出生於碎葉城(唐代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少時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蓮鄉。他一生喜好雲遊四方,由於一生中在青蓮此地居住時間最久,在青蓮的生活也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有很深的影響,所以後人稱之為青蓮居士。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境內,享年61歲。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瞭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越州(會稽郡),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的道觀紫極宮。成為一個真正的道士,過著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後世將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將李白稱為“詩仙”。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瞭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瞭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詠苧蘿山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註釋
1、苧蘿山:位於臨浦鎮東北,海拔127米,歷史上曾屬苧蘿鄉,相傳為西施出生地。山上有紅粉石,相傳西施妝畢將煙脂水潑於石上,天長日久,石頭變成紅色。
2、西施廟:位於浣紗溪西岸施傢渡村,坐西朝東,面對苧蘿山。相傳,這座廟原是苧蘿村中的西施宅,後鄉人為紀念西施,改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間,西施受封為苧蘿鄉48村的土谷神,改稱娘娘廟。西施廟主體建築現拆建為臨浦鎮通濟中心學校,僅存餘屋數間。西施廟門額為石刻陽文,是清光緒二年四月重修廟宇時的遺物,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