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賦山居七夕--李嶠
同賦山居七夕
朝代:唐代 作者: 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註釋
①岫xiù:山洞;有洞穴的山。《爾雅·釋山》:“山有穴為岫。”
②針樓:《西京雜記》卷一:“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太平禦覽》卷八三○引南朝梁?顧野王《輿地志》:“齊武起曾城觀,七月七日宮人登之穿針,世謂穿針樓。”後以“針樓”謂婦女所居之樓。唐?沈佺期《牛女》詩:“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唐?陳元初《憶長安·七月》詩:“七夕針樓競出,中元香供初移。”
③石類:怪石類似
④槎chá:木筏。
⑤狎xiá:接近;親近。
李嶠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禦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後、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後,他成瞭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