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詩《逢入京使》鑒賞
創作背景
根據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註·岑參年譜》,此詩作於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瞭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岑參也不知走瞭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傢信回長安去安慰傢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瞭這一情景。
逢入京使
朝代:唐代 作者: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鑒賞
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瞭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瞭詩人欲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瞭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傢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傢。“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鐘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麼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濕瞭,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瞭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傢“報平安”做瞭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傢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瞭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傢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瞭,隻好托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幹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隻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瞭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