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利州南渡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這是一首寓意於景的抒情詩,表達詩人淡泊仕途、厭倦名利的心境。詩作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地描繪瞭渡頭的景色:澹然空闊的水面,映著斜陽的餘暉。彎彎的小島,連接翠綠的群山,凸顯出一派暮靄蒼茫。舟船漸漸離去,載著馬兒的嘶鳴;柳蔭歇息的人們,等待遠航的船兒歸來。沙草叢中群鷗四處飛散,江田上空孤鷺展翅飛翔。一幅清新的晚渡圖躍然紙上。最後詩人觸景生情,興起與世無爭、放浪江湖的感慨:誰能理解功成名就後的范蠡為何乘船歸去,面對五湖煙波、浩渺的湖水唯有他能忘掉功名利祿。全詩用詞樸實無華,情韻悠然。
利州南渡
朝代:唐代 作者: 溫庭筠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譯文
江水粼粼斜映著夕陽的餘暉,彎彎島岸蒼茫接連山坡綠翠。
眼看人馬已乘擺渡揚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兒回歸。
船過沙洲草叢群毆四處驚散,水田萬頃一隻白鷺掠空孤飛。
誰理解我駕舟尋范蠡的心意,五湖煙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機。
註釋
⑴利州:在今四川廣元,南臨嘉陵江。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閃動的樣子。對:一作“帶”。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氣。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著馬鳴舟中,隨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船槳,代指船。
⑸“數叢”句:指船過草叢,驚散群鷗。
⑹范蠡:春秋時楚人,助越王滅吳後乘舟離去。
⑺五湖煙水:據《吳越春秋》稱,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沒人知道他最終到哪裡去瞭。忘機:忘卻俗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