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展芭蕉 錢珝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未展芭蕉》是唐代詩人錢珝的作品,載於《全唐詩》卷七百一十二。此詩細致地描繪瞭一幅生動的芭蕉畫面,並聯想到瞭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與氣質,創造瞭一個別具新意的藝術形象。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未展芭蕉》
作者:錢珝
冷燭無煙綠蠟幹,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未展芭蕉》註釋:
⑴冷燭無煙綠蠟幹:綠蠟形容芭蕉的心,葉子卷卷的未曾展開,像綠色的蠟燭一樣,但是不能點,不生煙。
⑵緘(jiān):量詞。用於信件等裝封套之物。書札:即書信。
《未展芭蕉》意思: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澤光潤,仿佛翠脂凝成的蠟燭一般,卻沒有蠟燭的煙塵,超凡脫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時候,芭蕉還未開放。
芳心猶卷的芭蕉有如一卷書札,真不知她內心蘊藏瞭多少心事。風兒會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滿腹的心思。
《未展芭蕉》寫作背景:
豐富而優美的聯想,往往是詩歌創作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詠物詩,詩意的聯想更顯得重要。錢珝這首《未展芭蕉》就是運用聯想的傑作。
《未展芭蕉》鑒賞:
首句從未展芭蕉的形狀、色澤設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狀聯想到蠟燭,這並不新穎;“無煙”與“幹”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燭”、“綠蠟”之喻。蠟燭通常是紅亮、溫暖的形象,這裡卻說“綠”、“冷”,不僅造語新穎,而且表達出詩人的獨特感受。“綠蠟”給人以翠脂凝綠的美麗聯想;“冷燭”一語,則顯示出那緊緊卷縮的蕉燭上面似乎籠罩著一層早春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