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 魯山山行
《魯山山行》是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寫的一首五言律詩。現在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梅堯臣的《魯山山行》。
梅堯臣 《魯山山行》原文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傢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梅堯臣 《魯山山行》譯文
清晨,連綿起伏的魯山,千峰競秀,忽高忽低,蔚為壯觀,正好迎合瞭我愛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嶺在眼前不斷地變換,沉醉於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遊覽的野趣,竟忘瞭走到瞭什麼地方。
太陽高升,霜雪融落,山林顯得愈加寂靜空蕩,笨熊正在緩慢地爬著大樹,鹿兒正在悠閑地喝著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見炊煙,我心中不禁疑問,山裡是否也有人傢居住?就在這時,忽聽得遠處雲霧繚繞的山間傳來一聲雞鳴。
詩人介紹
據《至德縣志》記載:梅堯臣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1034年-1038年)任建德縣令,居官清廉正直。去官後,人民緬懷他,把縣城改稱梅城,並於其官舍西偏,為梅公堂以祀之,後又在梅城後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瞭一座梅公亭以慰其景仰之思,又得以登臨之美。梅公亭始建於宋嘉定年間,元至正二年(1342年)、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三次重建,民國七年(1918年)王人鵬再次重修,並作文摹泐於亭基巖壁之上。亭,磚木結構,呈長方形,畫棟雕梁,為樓閣式建築,面筒形黑色陶瓦,四角飛翹,周植古松翠竹,景色宜人。“文革”時梅公亭被毀,今僅存遺址,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他生於農傢,幼時傢貧,酷愛讀書,16歲鄉試未取之後,由於傢庭無力供他繼續攻讀再考,就跟隨叔父到河南洛陽謀得主簿(相當於現今的文書)一職,後又在孟縣、桐城縣連續擔任主簿職務。在連任三縣主簿之後例升知縣,召試,賜進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梅堯臣入仕之後,曾胸懷大志,抱有遠大抱負,他原名“聖俞”,後改“堯臣”,意為立志要做個聖明君王的賢臣,然而他卻沒有遇到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