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 四時
《四時》是陶淵明寫的一首詩。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分享的陶淵明《四時》,希望對你有用。
陶淵明詩詞《四時》原文: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
陶淵明詩詞《四時》譯文:
隆冬過去,一泓春水溢滿瞭田野和水澤夏天的雲變幻莫測,大多如奇峰驟起,千姿萬態秋月朗照,明亮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瞭一層迷離的色彩冬日高嶺上一棵嚴寒中青松展現出勃勃生機。
陶淵明詩詞《四時》鑒賞:
詩人借助景物贊美自然,渲染氣氛,抒發個人情懷,揭露社會黑暗,充分展示瞭詩歌言志、言情的功能,運用自然質樸的語言創造出自然美好與社會動蕩及命運多舛不同的意境。
《四時》詩人陶淵明簡介:
青少年時期(28歲以前)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大司馬,祖父、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但陶淵明的父親死得早,淵明少年時,傢運已衰落,“少而貧苦。”他自述:“自餘為人,逢運之貪。簞瓢屢罄,絺綌冬陳。”(《自祭文》)但物質生活雖然貧乏,陶淵明的精神生活卻很豐富。他學習儒傢《六經》,學習《老子》、《莊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遠翥”,頗有“佐君立業”的政治抱負。而另一方面,匡廬山水和田園風景,也使他愛好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學仕時期(29-41歲)
晉代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在那種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淵明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29歲時他進入官場,當瞭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職自解歸傢閑居。以後又先後幾次出任小官,不僅無由施展濟世抱負,而且於“志意多所恥”。最後一次為官是當彭澤令,在官八十餘日,因不堪官場黑暗,“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裡小人”辭官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