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聽箏
李端的《聽箏》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描寫瞭一位女子為瞭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可愛形象躍然紙上。
聽箏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譯文
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盡瞭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瞭琴弦。
註釋
⑴金粟柱:古也稱桂為金粟,這裡當是指弦軸之細而精美。
⑵玉房:彈箏女子的住處。
鑒賞一
這首小詩輕捷灑脫,寥寥數語,就在讀者面前展示瞭一幅線條流暢,動態鮮明的舞臺人物速寫圖.
既然是速寫,當然必須抓住最能突出主題的部分.
最引人註目的,首先便是彈箏者手中正在撥弄的樂器,特別是那絢麗華美,閃爍著點點金色光斑的弦柱.
接著,詩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雙正在琴弦上跳動的潔白如玉的纖手上.
當然,詩人也註意到瞭彈奏的環境:"玉房前".精潔雅致的琴房,自然別有一番情味.
畫面上,"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對比,色彩明麗而華貴.雖然是速寫,卻又施重彩.紿人以極為強烈的印象.
繪畫畢竟是視覺的藝術.而鳴箏所成的樂曲則是作用於聽覺的藝術.一、二兩句詩所繪出的畫面是絕妙的.我們從中瞥見瞭閃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卻沒有聽到琴聲.也許是那精湛的工藝、綽約的風姿、高潔的環境使詩人過於全神貫註瞭吧.
當詩人終於註意到彈奏出的樂曲本身,但彈箏的女子不知何故而"時時誤拂弦".這並非偶爾失手,因為是"時時’’發生;也並非技藝低下,因為這失誤明顯地屬於有意為之.
為什麼會這樣呢?詩人覺察到瞭:彈箏女子"時時誤拂弦",是"欲得周郎顧".史傳:周郎精於音律,當時即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郎當然已作古人,但彈箏女子仍然希望能得到今天的"周郎"——知音者的一"顧".她為此不惜有意錯彈,以期引起"周郎"的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