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回車駕言邁》鑒賞
《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國詩史上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它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為後人師法,幾至形成模式。它的藝術風格,也影響到後世詩歌的創作與批評。就古代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的《詩品》贊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是並不過分的。詩史上認為《古詩十九首》為五言古詩之權輿的評論例如,明王世貞稱“(十九首)談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詞婉旨,遂足並駕,是千古五言之祖”。陸時庸則雲“(十九首)謂之風餘,謂之詩母”。
回車駕言邁
朝代:兩漢 作者:佚名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鑒賞
這一篇是自警自勵的詩。詩人久客還鄉,一路看到種種事物今昔不同,由新故盛衰的變化想到人生短暫,又想到正因為人生短就該及時努力,建功立業,謀取不朽的榮名。
此詩含義為何,佳處為何,要理解正確,關鍵在於對篇末“榮名”二字的解詁。
古今註本於榮名有二解。一說榮名即美名,又一說則謂榮名為榮祿和聲名。由前說,結二句之意為人生易盡,還是珍惜聲名為要;由後說,則其意變為:人生苦短,不如早取榮祿聲名,及時行樂顯身。二說之境界高下,頗有不同。貪按榮各一詞,古籍屢見。如《戰國策?齊策》:“且吾聞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淮南子?修務訓》:“死有遺業,生有榮名。”其均為令譽美名之義甚明。 疑義既釋,則詩意及結構自明。詩以景物起興,抒人生感喟。回車遠行,長路漫漫,回望但見曠野茫茫,陣陣東風吹動百草。這情景,使行旅無已,不知稅駕何處的詩人思緒萬千,故以下作句,二句一層,反復剴陳而轉轉入深。“所遇”二句由景入情,是一篇樞紐。因見百草淒淒,遂感冬去春來,往歲的“故物”已觸目盡,那麼新年的自和,又怎能不匆匆向老呢?這是第一層感觸。人生固已如同草木,那麼一生又應該如何度過呢?“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立身J”,應上句 “盛衰”觀之,其義甚廣,當指生計、名位、道德、事業,一切卓然自立的憑借而言。詩人說,在短促的人生途中,應不失時機地產身顯榮。這是詩人的進一層思考。但是轉而又想:“人和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即使及早立身,也不能如金石之永固,立身雲雲,不也屬虛妄?這是詩人的第三層想頭。那麼什麼才是起初的呢?隻有榮名--令譽美名,當人的身軀歸化於自然之時,如果能留下一點美名為人們所懷念,那末也許就不虛此生瞭吧。終於詩人從反復的思考中,得出瞭這一條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