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

於丹 ,是一位中國當代知名文化女學者。現在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
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一)
什麼要重溫古詩詞:
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你不要對此不屑,不要認為這些風花雪月隻是少年癡談,也許人的年歲越長越需要這樣一種溫暖,需要我們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從現實的糾葛中擁有一種掙脫地心引力的力量。
--於丹
如果說宗教對人類心靈起著一種凈化作用,使人對宇宙、對人生產生一種神秘感和美感,對自己的同類或其他生物表示體貼的憐憫,那麼依著者之見,詩歌在中國已經代替瞭宗教的作用。
--林語堂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中關於中國詩歌的段落:
“平心而論詩歌對我們生活結構的滲透要比西方深得多,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樣,似乎普遍認為對它感興趣,卻又無所謂的東西。所有的中國學者,其實都是詩人,或者裝出一副詩人的模樣,而且一個學者的選集中有一半內容是詩歌。自唐朝以來,中國科舉制度在測驗最重要的文學能力時,總是包皮括詩歌創作在內。
“自唐朝以來,中國科舉考試在檢驗重要的文學能力時總是包皮括詩歌創作在內,詩歌被視為最高的文學成就,當做測試一個人文學技能最為可信最為便捷的方法。中國的繪畫與詩歌緊密相連,在神韻和技巧上,即使不是完全一致,也是息息相關。如果說宗教對人類的心靈起著一種凈化作用,使人對宇宙、對人產生出一種神秘感和美感,對自己的同類或其他的生物表示體貼的憐憫,那麼依我所見,詩歌在中國已經代替瞭宗教的作用。宗教無非是一種靈感,一種活躍著的情緒,中國人在他們的宗教裡沒有發現這種靈感和活躍情緒,那些宗教對他們來說,隻不過是黑暗生活之上點綴的漂亮補丁,是與疾病和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但他們在詩歌中發現瞭這種靈感和活躍的情緒。詩歌教會瞭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並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
“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詩歌通過享受簡樸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瞭聖潔的理想。它時而訴諸於浪漫主義,使人們超然在這個辛苦勞作和單調無聊的世界之上,獲得一種感情的升華;時而又訴諸於人們的悲傷、屈從、克制等情感,通過悲愁的藝術反照來凈化人的心靈。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村舍炊煙裊裊升起,並與流連於山腰的晚霞融為一體的景色;它教人們對鄉間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親切,要溫柔;它使人們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遊子之情;它教人們用一種憐愛之心對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遺棄的戀人,那些兒子遠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親,以及那些飽受戰火創傷的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