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 王維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秋夜曲》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是《全唐詩》的第346卷第20首詩。此詩前兩句是寫景,寫得頗為悠閑,秋夜微涼,景物淒清;末兩句是寫情。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原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秋夜曲》
作者: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秋夜曲》意思:
月亮初升時秋露已經稀微,身著單薄的羅衣並未更換別的衣裳。
漫漫長夜滿懷深情地銀箏撥動,心中害怕獨守空房,不忍進屋睡覺。
《秋夜曲》註釋:
秋夜曲:屬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宛轉含蓄的閨怨詩。
桂魄:即月亮。相傳月中有桂樹,又月初生時的微光曰魄,故稱初生之月為桂魄。
輕羅:輕盈的絲織品,宜做夏裝,在此代指夏裝。
已薄:已覺單薄。
箏:撥弦樂器,十三弦。
殷勤弄:頻頻彈撥。
空房:謂獨宿無伴。
《秋夜曲》鑒賞:
首句點明時間,夜幕初臨,月充剛剛從東方升起,秋露雖生,卻還微薄稀少,說明天氣已經涼爽,但還不覺寒冷,給人一種清涼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這與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應,由於天氣已涼,所穿的輕盈細軟的羅衣,已感到單薄瞭。但還不覺得寒冷難忍,所以還沒更換衣服。字裡間隱隱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涼需要更衣而思念遠方丈夫的情愫。
第三句寫女主人公的彈箏行動,實際是以樂曲寄情。講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彈箏,從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頻頻彈撥,絲毫沒有回房的意思。實寫女主人公迷戀彈箏,以至廢寢忘餐。實則醉翁之意不在酒,她並不是因為愛彈箏愛得入迷才這樣,而是“心怯空房不忍歸”,以揭穿瞭女主人公內心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