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散文3篇
喜歡吃粽子的,看著那一個個葦葉包起的 小巧玲瓏的 粽子,就有一種親切感,不用說吃到口裡的那黏黏的甜甜的爽口的滋味,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瞭粽子的散文,供你參考!
粽子的散文篇一:母親的粽子
那天接到友人短信,翻開一看是“端午節快樂”幾個字,這才猛然間想起,又是一個端午節到瞭,要吃粽子瞭!細細想來,已經有好些年沒有去仔細品嘗粽子的滋味瞭。
小時候每到端午,母親會先將粽葉和粽線準備好。傢鄉少竹,村裡僅有的幾株細竹種在村邊小溪灘上,枝細葉碎,頂多也供村人砍根把釣魚或做牛鞭用,而要裹粽子是派不上什麼用場的,所以傢鄉的粽葉都是從外面販來的。至於粽線,最好的東西應該是棕櫚葉瞭,不僅牢固結實而且暗溢清香。在端午的前一天,母親將粽葉泡進水裡,另將糯米也用冷水浸泡起來,然後到種有棕櫚樹的人傢裡去剪一些棕櫚葉撕成條狀。到第二天取出糯米粽葉瀝去水分後才開始裹粽子,一個粽子一般都在兩三張粽葉之間,先取一張粽葉折出一角,鋪進一些糯米後再放進豬肉、佛豆仔等料,然後再添一些糯米進去,接著再加上一兩張粽葉裹緊,纏上棕櫚線綁緊就可以瞭。母親還會另外準備一些香煙般長短的麥稈,那是因為母親除瞭要裹肉粽外還要裹甜粽。肉粽基本上是用豬肉佛豆之類,而甜粽則似乎要豐富許多,赤豆沙、板栗、地瓜等等都可以,風味各異。傢人多以咸食為主,偏我獨愛甜食,所以母親總是會特地為我裹一些甜的粽子。在裹甜粽的時候,母親就會在外面添一支麥桿上去,這樣就可以區別出來哪些是咸的哪些是甜的瞭。
粽子一般都是四隻角的,在我的記憶裡,母親除瞭會裹普通的四角粽外,還會裹三角粽。每次裹粽時,母親總是會將最後剩下的幾斤米用來裹一些三角粽,三角粽的個頭很小,幾乎隻有半個拳頭那麼大。三角粽的原料都是一樣的,可吃起來的感覺卻似乎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吃那幾個角的時候,細細的,很容易塞進嘴巴裡去,一口咬下去,連嘴唇都可以不碰到粽子,嚼起來除瞭好吃還很好玩。或許正是因為這吧,我特別喜歡吃三角粽,現在想來,這大概是因為小孩子對零食特有的偏愛吧!盡管那時候沒什麼零食的概念,但是三角粽那小個頭和奇特的外觀,或許正滿足瞭小孩子在潛意識裡對零食的渴求。
端午節這天,老傢一帶的風俗是不燒晚飯的,光吃粽子。我傢當然也是一樣,母親能把時間扣得很牢,基本上在傍晚前能將粽子裹好並且下鍋煮瞭。小時侯傢裡的灶頭是磚土褙的,鍋子也很大,一鍋可以煮很多。母親習慣取一些幹的稻稈用水淋濕墊在鍋底,然後再放入粽子、加滿水,母親這才開始坐到灶下生火燒。母親煮粽子的時候,似乎不像裹粽子時那麼認真,總是一邊逗著我玩一邊燒火,但是她動輒往灶孔裡掃去的目光讓我感覺到母親的專註。煮粽子的時候總是讓人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陣陣夾雜著粽葉、棕櫚葉、糯米、稻稈等香味的熱氣從鍋蓋的邊沿冒出來,香味四下飄散開來,讓人舍不得走遠半步,生怕剛一走開粽子就熟瞭似的。母親看到我這樣的神情,則總會催促我出去玩一會兒,母親說小孩子不能站在鍋子旁等吃的,否則長不大,即便長大瞭也沒出息。而我則帶著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心態出去找小夥伴去玩,不知道是因為大傢幾乎都在一個時候煮粽子的,還是我實在太掛念著母親在煮的粽子瞭,我感到無論走到哪個弄堂小巷,到處都飄散著淡淡的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