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古詩詞鑒賞
詩詞鑒賞歷來是學生的弱項,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有效方式有三種:一是理性審美,二是比較審美,三是想象審美。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七年級下古詩詞鑒賞,希望大傢喜歡。
七年級下古詩詞鑒賞篇1:山中雜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原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鑒賞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出瞭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傢的房簷上飛,雲彩從窗裡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瞭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瞭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隻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簷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開頭兩句說,但見陣陣煙霧從山與山的交接處飄來,又見太陽在竹叢後漸漸落下。“來”、“落”兩字寫出瞭動態。“見”、“窺”兩字用得很恰當:煙來則舉目可見;日落則是透過竹子間的空隙所見,所以用“窺”字。“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後分明有人,所寫之景隻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觀的描繪。三、四句說,鳥兒向著屋簷上飛翔,白雲從窗戶裡輕輕流出。這兩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處地勢的高峻。尤其是後一句:雲本不可能生於屋內,但因屋宇處於白雲繚繞之中,雲氣從屋後、屋側飄過,所以看起來就像從窗中飛出。“簷上”和“窗裡”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瞭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