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詩詞《壽陽曲遠浦帆歸》鑒賞
壽陽曲·遠浦帆歸
朝代:元代 作者: 馬致遠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鑒賞
馬致遠的這首小令描繪的是一幅水村黃昏的風景畫,表現閑適生活的主題。
前三句用凝煉的語言,鋪排瞭“天空的夕陽,江面上歸航的漁舟,岸上酒傢的酒旗”這些景物,寫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個個鏡頭,把水村鎮上的風光綴成組組畫面,極富動靜態感。“夕陽下”,點明瞭時間。全曲情境均由此生。“酒旆”,既點明瞭地點,又表示這是小鎮所在。“閑”字,寫出水村小鎮傍晚時分寧靜的氣氛,令人如置身於其中,體味到江邊恬靜的飄香的世界,為全曲奠定瞭閑適的情調。“兩三航未曾著岸”,將景物境界由小鎮擴展到江濱。江上隻有兩三隻未曾靠岸的小船,進一步突出瞭小鎮的寧靜。“未曾著岸”四字隱含著“帆歸”之意。船是向岸邊駛來,隻是尚未靠岸罷瞭,這同揚帆遠去或船行中流的情景是不同的。酒旆,是近景,酒旗也看得清,這是寫近距離的視覺。兩三航,是遠景,遠遠望去,隻見江上有船,船上人看得不甚分明,這是寫遠距離的視覺。以上三句是一個層次,寫遠浦。
“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是對漁船靠岸後的情景描寫,這轉入另一個層次,寫帆歸。此曲略去瞭漁船靠岸後,漁民們忙乎的勞動場面,直接寫橋頭漁市結束和漁人各自回傢休憩的生活場面。作者不用人群熙攘來形容小鎮,而用斷橋頭來代指小鎮,是有意突出小鎮的幽寂。傍晚時分,斷橋頭旁曾有過短暫的魚市交易,但這種貿易很快結束,賣魚人散去,小鎮又重歸寧靜。漁人居住的環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傢傢亮起瞭燈光,燈光映照在水裡,花、水、茅舍足說明環境的優美,襯出漁人生活的悠閑自適。從斷橋到茅舍,他們遠隔塵囂,與世無爭,怡然自得。
此曲的寫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長以極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氣氛。夕陽、酒旗、欲歸未歸的航船、清流縈繞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靜無聲的斷橋,猶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畫,營造瞭一幅清疏而曠遠的意境。二、作者還善於在“無字處”給人以豐富而耐人尋味的想象。從天邊靜穆的夕陽,到眼前慵懶的酒旗,再到遠處待歸而不急於靠岸的航船,視點跳躍靈動,每個“點”的背後都是有待讀者通過想象還原的畫面。從全曲的兩幅畫面來看,前者寫航船未歸,後者寫“賣魚人散”,二者之間有靠岸、卸魚、賣魚等多個環節,但作者同樣把這些環節交給讀者通過想象去完成,他隻給人一幅遠離喧鬧和嘈雜的、清淡閑遠的江村漁人晚歸圖景。三、作者在音韻方面也頗具匠心。在古代詩詞曲賦之中,音韻效果始終是作者表情達意、創設意境的手段之一。馬致遠也精通於此道,比如他以聲母為“X”的詞語表達“輕柔”效應,在曲中,“夕陽”之“夕”,“酒旆閑”之“閑”,“水香”之“香”,都用來表現或輕柔或閑遠或柔美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