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詩詞中的常用典故一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在增強瞭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我們做題造成瞭一定的影響,直接影響我們對於古詩詞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會造成答題失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典故似的意義,供大傢欣賞。
1、投筆:
《後漢書》載:班超傢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
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裡,憔悴老邊州。
2、長城:
《南史 檀道濟傳》,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裡長城!”後來就用“萬裡長城”指守邊的將領。
如:陸遊的《書憤》:“塞上長緘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樓蘭:
《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
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 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無花隻有寒。苗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 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4、折腰:
《宋書 隱逸傳》載,陶淵明曾作彭澤縣令,因不肯“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裡小兒”而棄官歸隱。“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後來喻指屈身事人,而詩人常反其義用之。
如:李白《夢遊天姥嶺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化碧:
《莊子外物》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後,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後血變成瞭碧玉。後來人們就常用“化碧”形容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