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端午
《小重山·端午》是元代文學傢舒頔(dí)所作的一首小令。此詞以端午節為載體,從眼前所見的荊楚端午風俗寫起,描畫出一幅熱鬧繁忙的景象。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小重山·端午》
作者: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傢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小重山·端午》註釋:
⑴小重山:詞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奩集》入“雙調”。唐人例用以寫“宮怨”,故其調悲。五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⑵端午: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亦以紀念相傳於是自沉汨羅江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俗。
⑶碧艾:綠色的艾草。香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蒲草。生長在水邊或池沼內。葉狹長,夏季開花,雌雄花穗緊密排列在同一穗軸上,形如蠟燭,有絨毛,可做枕頭心;葉片可編織席子、蒲包、扇子。花粉稱蒲黃,用為止血藥。舊時端午節有在門口掛菖蒲、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的習俗。明陳汝元《金蓮記·就逮》:“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龍舟飛競。”
⑷端陽:端陽節,端午節的別稱。明馮應京《月令廣義·歲令一·禮節》:“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兒節,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陽節,十三日龍節。”
⑸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以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系臂,相傳這五彩絲線代表著東、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禦邪祟災瘟,人們稱之為“長命線”。一說這五彩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服鬼怪。
⑹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楚辭·九辯》:“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