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 春日風雨有感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一詞作者是 陳子龍。一般以為其主旨顯豁地表達瞭詞人在江山易代之際的悲憤心情、憂患心緒,反映瞭陳子龍後期詞風的變化。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
作者:陳子龍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隻有花難護。
夢裡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註釋:
⑴此詞原題為《點絳唇·春閨》,後代編者王昶等人為拔高陳子龍這首詞的思想而作瞭修改。
⑵“幾番”句:指清兵入關後的一系列事變。
⑶王孫:對尊禮、思慕者的稱呼,如淮南小山《招隱士》的“王孫遊兮不歸”。這裡疑指魯王、唐王。
⑷“春無”三句:嘆復國不易。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意思:
美麗的春光映入眼簾,春日東風總是將繁花吹散。幾重煙雨朦朧,隻有這些嬌弱的花朵難以庇護。夢裡總是時不時浮現起舊時故國的道路。春天反復無常,在那杜鵑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紅的是春雨還是眼淚。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鑒賞:
此詞見於《陳忠裕全集》,借惜花懷人,寄托亡國哀痛與復國希望。正如題中所示,此詞是寫“春日風雨有感”。“春日風雨”,是當時所處的環境、節候和氣氛,而“有感”則是寄離詞人的感慨和情懷。詞之起二句,先揚後抑。此時詞人舉目所見,是“滿眼韶華”,一片春光。繼而東風乍起,落紅遍地。這一頓挫,表現瞭自然界的變化,從而也折射出時代的變化。陳子龍生當明清易代之際,對明王朝懷有深厚感情。在他看來,明代江山無限美好,正如滿眼韶華。可是清兵南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猶如驟起狂風,將萬紫千紅摧殘殆盡。在這裡,詞人用的是比興手法。“韶華”(春光)和“紅”(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熱愛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東風”則是邪惡勢力的象征,也隱喻清兵的南下,“東風”一辭作貶義者,古已有之,如陸遊《釵頭鳳》“東風惡,歡情薄”,此處隻是移用於詞人所憎惡的事物罷瞭。下面二句,以“幾番”照應前面的“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