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是唐代詩人崔塗的作品。全詩流露出濃烈的離愁鄉思和對羈旅的厭倦情緒。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作者: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註釋:
①迢遞:遙遠貌。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在今四川東部。
②羈危:在艱險中羈旅漂泊。
③“燭”:一作“獨”。人:一作“春”。
④轉於:反與。僮仆:隨行小奴。
⑤飄:一作“漂”。
⑥明日:指新年。歲華:歲月,年華。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意思:
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裡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
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寫作背景:
崔塗(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啟四年(888)進士。終生飄泊,漫遊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故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全唐詩》存其詩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