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簾秀)青青河畔草
【作品介紹】
《青青河畔草》出自《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二首。這首曾為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所推崇的詩,以一名女子的口吻寫出瞭自己的身世,抒發瞭思婦在草木茂暢的春景下內心寂寞苦悶的愁思。
【原文】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娼傢女,今為蕩子夫。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註釋】
牖(yǒu):古建築中室與堂之間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內的次序是門、庭、堂、室。進瞭門是庭,庭後是堂,堂後是室。室門叫"戶",室和堂之間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還有一個窗子叫"向"。上古的"窗"專指"在屋頂上的天窗,開在墻壁上的窗叫"牖"。後泛指窗。
【翻譯】
河邊青青的草地,園裡茂盛的柳樹。在樓上那位儀態優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潔白的肌膚可比明月。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纖細的手指。從前她曾是青樓女子,而今成瞭喜歡在外遊蕩的遊俠妻子。在外遊蕩的丈夫還沒回來,在這空蕩蕩的屋子裡,實在是難以獨自忍受一個人的寂寞,怎堪獨守!
【賞析】
她,獨立樓頭體態盈盈,如臨風憑虛;她,倚窗當軒,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輕雲中的明月;為什麼,她紅妝艷服,打扮得如此用心;為什麼,她牙雕般的纖纖雙手,扶著窗欞,在久久地引頸遠望:她望見瞭什麼呢?望見瞭園久河畔,草色青青,綿綿延延,伸向遠方,“青青河畔草,綿綿思無道;遠道欲何之,宿昔夢見之”(《古詩》),原來她的目光,正隨著草色,追蹤著遠行人往日的足跡;她望見瞭園中那株鬱鬱蔥蔥的垂柳,她曾經從這株樹上折枝相贈,希望柳絲兒,能“留”住遠行人的心兒。原來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瞭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著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歸於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瞭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個倡傢女,好不容易掙脫瞭歡場淚歌的羈絆,找到瞭愜心的郎君,希望過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吶喊:“遠行的蕩子,為何還不歸來,這冰涼的空床,叫我如何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