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秋詞
《秋詞》是劉禹錫的作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劉禹錫 秋詞,以供大傢閱讀。
劉禹錫 秋詞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 秋詞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裡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瞭藍天上瞭。
劉禹錫 秋詞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瞭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瞭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做事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雲亦雲。《秋詞二首》就是被貶朗州時這種心情下寫的。
劉禹錫 秋詞賞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於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裡,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
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辟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瞭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自宋玉於《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後,悲,就成瞭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愁,也就成瞭心上的秋瞭。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瞭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瞭這種不幸。“勝春朝”就是詩人對於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一時的感性沖動,而是融入瞭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