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詩詞賞析
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瑰寶,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經典詩詞賞析,希望大傢喜歡。
經典詩詞賞析篇1: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描寫瞭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瞭,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瞭。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淒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為全詩創造瞭一片荒涼淒慘的氣氛。“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並形成強烈的反差。“城春”當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可是由於“國破”,國傢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瞭春天的光彩,留下的隻是頹垣殘壁,隻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長安城裡已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裡,詩人睹物傷感,表現瞭強烈的黍離之悲。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瞭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艷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這兩句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淚落潸然;我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人內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更多的痛苦,就如“營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樣。杜甫繼承瞭這種以樂景表現哀情的藝術手法,並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鬱的藝術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傢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心的傷痛。這聯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於物。表現瞭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傢人的深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