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 會稽秋風亭觀雨
文章分類:詩詞鑑賞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首詞寫於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棄疾時年六十四歲,在知紹興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任上。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
作者:辛棄疾
亭上秋風,記去年裊裊,曾到吾廬。山河舉目雖異,風景非殊。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
千古茂陵詞在,甚風流章句,解擬相如。隻今木落江冷,眇眇愁餘。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蓴鱸。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編太史公書。
《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意思:
秋風亭上的秋風姍姍吹過,拂拭著我的臉;記得它去年曾到過我的傢。我抬頭觀望,這裡的山河與我傢裡的山河形狀雖然不一樣,但人物風情卻很相似。功成的人走瞭,我覺得到瞭秋天氣候變冷,團扇也被人拋棄瞭。斜陽與過去一樣,秋風是吹不斷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績和遺跡一點也沒有瞭。一千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寫的《秋風辭》,真是好的詩章,美妙的詞句,可以稱得上千古絕唱,到現在人們還在傳誦著它。怎麼有人說那是模仿司馬相如的章句呢?現在樹葉落瞭,江水冷瞭,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憂愁。朋友來信:“催我趕快回傢,不要遲延,現在正是吃蒪羹鱸魚美味的時候。”有誰會想到我,在這個秋夜淒涼的時候,獨對孤燈,正在研讀太史公寫的《史記》呢?
《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註釋:
[1]裊裊:微風吹拂。
[2]禹跡: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後因稱中國的疆城為禹跡。
[3]蓴鱸:詠思鄉之情、歸隱之志。
《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寫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