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現代詩和散文臘八粥
冰心的現代詩和散文沒有媚俗的詼諧,具有逼真性和親切感。學習啦小編這裡為大傢帶來冰心的現代詩和散文,希望大傢喜歡。
《臘 八 粥》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幹果摻在一起煮成的。幹果裡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幹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傢大小都吃到瞭,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幹果象征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借此機會,清理廚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隻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瞭供佛,而是為瞭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歷臘八!那時我已有瞭自己的傢,為瞭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幹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抗戰後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們幾乎連個“傢”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瞭。
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見我的第三代幾個孩子,圍在桌旁邊,在洗紅棗,剝花生,看見我來瞭,都抬起頭來說:“姥姥,以後我們每年還煮臘八粥吃吧!媽媽說這臘八粥可好吃啦。您從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瞭,心想這些孩子們真饞。我說:“那是你媽媽們小時候的事情瞭。在抗戰的時候,難得吃到一點甜食,吃臘八粥就成瞭大典。現在為什麼還找這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