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小宛

《小宛》在內容主題上是今人比較難於索解的詩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詩經《節南山》以供大傢閱讀。
詩經《節南山》原文:
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教誨爾子,式穀似之。
題彼脊令,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交交桑扈,率場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獄。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詩經《節南山》譯文:
小小斑鳩不住鳴,展翅高飛破蒼旻。憂傷充滿我內心,懷念祖先倍感親。直到天明沒入睡,想著父母在世情。
聰明智慧那種人,飲酒也能見沉穩。可是那些糊塗蛋,每飲必醉日日甚。請各自重慎舉止,否則天不佑你們。
田野長滿那豆菜,眾人一起去采摘。螟蛉如若生幼子,蜾贏會把它背來。你們有兒我教育,繼承祖先好風采。
看那小小的鶺鴒,邊翻飛呀邊歡鳴。天天在外我奔波,月月在外我遠行。起早貪黑不停歇,不辱父母的英名。
小青雀叫嘰嘰嘰,沿著谷場啄小米。自憐貧病更無依,連遇訴訟真可氣。抓把米去占一卦,看我何時能吉利?
溫和恭謹那些人,就像聚集在樹頂。擔心害怕真警惕,就像深谷腳邊近。心驚膽戰太不安,就像踩上薄薄冰。
詩經《節南山》鑒賞:
《毛詩序》說:“《小宛》,大夫刺幽王也。”鄭箋又訂正說:“亦當為厲王。”但從詩的內容來看,看不出和幽王或厲王有多大的關系,諷刺的意味也不突出。朱熹的《詩集傳》就不同意他們的說法,認為“說者必欲為刺王之言,故其說穿鑿破,無理尤甚”。他說這是一首“大夫遭時之亂,而兄弟相戒以免禍之詩”。朱熹看出前人解說的破綻而提出新說,這是可貴的。但細玩詩意,他仍沒有理清作者與所述內容的關系,而後世的眾多解詩者又多是在毛、鄭、朱諸說之上修修補補,致使長期以來人們對這首詩沒有真正搞清讀懂。從詩篇所述的內容來看,作者可能是西周王朝的一個下級官吏。父母在世時,對他有良好的教育,傢庭生活似乎還很富裕。可是父母去世之後,他的兄弟們違背瞭父母的教誨,一個個嗜酒如命、不務正業,致使傢道衰敗,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都棄養瞭。作者恪守著父母的教誨,終日為國事或傢事操勞奔波,力圖維系著傢門的傳統。但由於受到社會上各種邪惡勢力的威逼和迫害,已力不從心。他貧病交加,並連遭訴訟,所以憂傷滿懷,以至“惴惴小心”、“戰戰兢兢”地生活著,盼望有朝一日時來運轉,傢道復興。在他“宜岸宜獄”之時,更是耿耿難眠、百感交集,既懷念死去的父母,又怨恨“壹醉日富”的兄弟,思前想後,感慨萬端,因而寫出瞭這首憂傷交織的抒情詩。它雖然不是什麼“刺王”之作,但卻反映瞭混亂、黑暗的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還是有其認識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