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乘舟 詩經
《二子乘舟》,《詩經·邶風》第19篇。先秦時代邶地華夏族民歌。全詩2章,章4句。《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二子乘舟》
作者:佚名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二子乘舟》意思:
你倆乘船走瞭,船兒飄飄遠去。多麼思念你呵,心中戀意難除。
你倆乘船走瞭,船影漸遠漸沒。多麼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災禍!
《二子乘舟》註釋:
⑴二子:衛宣公的兩個異母子。
⑵景:通憬,遠行貌。泛泛:飄蕩貌。景:聞一多《詩經通義》“景讀為‘迥’,言漂流漸遠也”。
⑶願:思念貌。
⑷養(yáng羊)養:心中煩躁不安。
⑸瑕:訓“胡”,通“無”。“不瑕”,猶言“不無”,疑惑、揣測之詞。
《二子乘舟》寫作背景:
此詩的寫作背景,據《毛詩序》所說,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毛詩序》雲:“《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衛宣公之二子,爭相為死,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毛傳雲:“宣公為伋取於齊女而美,公奪之,生壽及朔。朔與其母訴伋於公,公令伋使齊,使賊先待於隘而殺之。壽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壽竊其節而先往,賊殺之。伋至,曰:‘君命殺我,壽有何罪?’又殺之。”劉向《新序·節士》則說壽知其母陰謀,遂與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殺伋,“方乘舟時,伋傅母恐其死也,閔而作詩”。現代學者有認同“閔伋、壽”之說者,但持不同意見者亦多。聞一多先生猜測它“似母念子之詞”(《風詩類鈔》),也有學者斷為一位父親送別“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要將它視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詩,恐怕也無錯處。總之坐實詩的本事,似乎比較牽強,還是將此篇視為一首送別詩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