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 詩經
《蜉蝣》,《詩經·曹風》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曹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四句。蜉蝣是一種渺小的昆蟲,生長於水澤地帶。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蜉蝣》
作者:佚名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蜉蝣》註釋:
⑴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澤。蜉蝣:一種昆蟲,壽命隻有幾個小時到一周左右。
⑵楚楚:鮮明貌。一說整齊幹凈。
⑶於(音wū烏):通“烏”,何,哪裡。
⑷采采:光潔鮮艷狀。
⑸掘閱(音xué穴):挖穴而出。閱:通“穴”。
⑹麻衣:古代諸侯、大夫等統治階級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縫制。
⑺說:(音睡):住,居住。
《蜉蝣》意思:
蜉蝣的羽啊,像穿著衣裳鮮明楚楚。心裡的憂傷啊,不知哪裡是我的歸處?
蜉蝣的羽啊,像穿著衣衫修飾華麗。心裡的憂傷啊,不知哪裡是我的歸息?
蜉蝣多麼光澤啊,像穿著禮服潔白如雪。心裡的憂傷啊,不知哪裡是我的歸結?
《蜉蝣》寫作背景: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詩人借這朝生暮死的小蟲寫出瞭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暫美麗和對於終須面臨的消亡的困惑。
說起來,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說,通常也有幾十年。但相比於人對生命的貪戀程度,這遠遠是不夠的。而且,人作為自覺的生物,在其生存過程中就意識到死的陰影,於是人生短暫之感愈益強烈。當然,活著是美好的,而且人與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們懂得以人的方式來裝飾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態。然而放在死亡的陰影下來看,短暫生命的裝飾與姿態,實也是最大的無奈與最大的哀傷。於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過程,它的弱小、美麗,以及它對自己鮮明的羽翼、鮮潔的容貌的炫耀,被詩人提取出來描畫成人的上述生存狀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