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桓

《桓》是《詩經》裡面《頌·周頌》中的一首古典詩歌。以下就是小編要與大傢分享的詩經《桓》,希望大傢喜歡!
詩經《桓》原文:
綏萬邦,屢豐年。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於以四方,克定厥傢。
於昭於天,皇以間之。
詩經《桓》譯文:
萬國和睦,連年豐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風凜凜的武王,擁有英勇的兵將,安撫瞭天下四方,周室安定興旺。啊,功德昭著於上蒼,請皇天監察我周室傢邦。
詩經《桓》鑒賞: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頌》曰:……又作《武》,……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可知《桓》是樂舞《大武》六成(第六場)的歌詩(關於《大武》的詳細介紹,見《周頌·我將》一詩的鑒賞文字)。據《禮記·樂記》,孔子對《大武》六成所表現的歷史事件作有如下說明:“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按,舊讀“崇”下斷句,非)。”鄭玄註解“六成”為“六奏象兵還振旅也”。而《毛詩序》雲:“《桓》,講武類祃也。桓,武志也。”孔穎達疏雲:“《桓》詩者,講武類祃之樂歌也,武王將欲伐殷,陳列六軍,講習武事,又為類祭於上帝,為祃祭於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後克紂,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而為此歌焉。”則所述與《禮記》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謚法辟土服遠曰桓,此篇文字又有“於以四方,克定厥傢”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經統有四方,則毛序孔疏謂此詩為武王伐殷講武類祃之樂歌與原詩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樂舞表現的是周公帶成王東伐奄國之後,回到鎬京,大會四方諸侯及遠國使者,舉行閱兵儀式,即所謂“兵還振旅”,以揚天子之威的史實,《桓》詩即為舉行閱兵儀式前的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