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 關山月
![](/article_img/34-16042g15p5.jpg)
《關山月》是以樂府舊題寫時事,作於陸遊罷官閑居成都時。現在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陸遊《關山月》。
陸遊詩詞《關山月》原文:
和戎詔下十五年,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陸遊詩詞《關山月》譯文:
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下瞭十五年,不作戰白白地來到邊疆。
深廣、壯麗的貴族府裡按著節拍演歌舞,馬棚裡的肥馬默默死去、弓弦朽斷。
守望崗樓上報更的刁鬥催月落,三十歲參軍到如今已經白瞭發。
從笛聲裡誰人知道壯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著出征將士的骨頭。
中原一帶的戰爭古代也聽說有,但哪有異族統治者能在中原傳子傳孫?
淪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復國,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眾在流淚!
陸遊詩詞《關山月》鑒賞:
當淳熙二年(1175年),陸遊幾經調動再回到成都時,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來到這裡,舊友異地相逢,十分親熱,常在一起飲酒酬唱。陸遊原本豪放不羈,這時因抗金的抱負與個人的事業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澆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禮法”,被一些人譏為“頹放”(《宋史》本傳),並於淳熙三年被罷去知嘉州的官職。陸遊索性自號“放翁”,表示對抗和蔑視的態度。但盡管他外表上曠達頹放,飲酒尋樂,內心卻常常充滿瞭憂患、憤慨和悲哀,我們從他這一年所作的《關山月》可以看到。
《關山月》這首詩較好地體現瞭陸遊愛國主義詩歌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比較完美的作品。這是一篇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的作品,作於宋孝宗淳熙四年(1 1 7 7),陸遊5 3歲。這時陸遊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剛剛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飲頹放的莫須有的罪名,免去職務,他滿懷報國熱忱,卻沒有用武之地,眼看著統治階級醉生夢死,置國傢與民族的利益於不顧,一味的妥協投降,茍且偷安,內心十分憤慨。於是他在《關山月》這首詩中如實地描寫瞭由南宋朝廷長期執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惡果,表達瞭對外族侵略者的無比仇視,對統治集團的憤怒譴責和對要求抗戰的愛國戰士、遺民的同情。這是一首七言古詩,全詩十二句,共分三段,四句一段,一段一層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