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漁翁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漁翁》全詩就像一幅飄逸的風情畫,充滿瞭色彩和動感,境界奇妙動人。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柳宗元《漁翁》的內容。
柳宗元 《漁翁》原文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柳宗元 《漁翁》譯文
漁翁晚上靠著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為柴做飯。
太陽出來雲霧散盡不見人影,搖櫓的聲音從碧綠的山水中傳出。
回頭望去漁舟已在天邊向下漂流,山上的白雲正在隨意飄浮,相互追逐。
柳宗元 《漁翁》寫作背景
柳宗元這首山水小詩作於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06年(唐憲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永州,一腔抱負化為煙雲,他承受著政治上的沉重打擊,寄情於異鄉山水,作瞭著名的《永州八記》,並寫下瞭許多吟詠永州地區湖光山色的詩篇,《漁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柳宗元 《漁翁》賞析
這首小詩情趣盎然,詩人以淡逸清和的筆墨構畫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並從中透露瞭他深沉熱烈的內心世界。
這首詩取題漁翁,漁翁是貫串全詩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詩人並非孤立地為漁翁畫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漁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構成詩篇全境的,除瞭辛勞不息的漁翁以外,還有漁翁置身於其中的山水天地,這兩者在詩中留下瞭按各自的規律特點而發展變幻的形跡。但同時,詩人又把兩者渾然融化,漁翁和自然景象結成不可分割的一體,共同顯示著生活的節奏和內在的機趣。由夜而晨,是人類活動最豐富的時刻,是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時刻,本詩即以此為景色發展的線索。因此,漁翁不斷變換的舉止行動和自然景色的無窮變幻便有瞭共同的時間依據,取得極為和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