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騮馬 李白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紫騮馬》為盛唐著名詩人李白所著的五言古詩。此詩創作於盛唐時期,描寫瞭一位征人遠戍,思念在傢的妻子的形象。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紫騮馬》
作者:李白
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
白雪關山遠,黃雲海戍迷。揮鞭萬裡去,安得念春閨。
《紫騮馬》註釋:
①紫騮:暗紅色的馬。
②雙翻碧玉蹄:此句來自沈佺期的詩“四蹄碧玉片”。
③障泥:披在馬鞍旁以擋濺起的塵泥的馬具。
④念:又作“戀”。
《紫騮馬》意思:
棗紅色的駿馬一邊奔馳一邊鳴叫著,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飛。來到河邊它不肯渡水,好像在憐惜身上披著的錦緞障泥。與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麼的遙遠,黃雲海戍迷離不見。揮動馬鞭奔赴萬裡之外,怎能貪戀傢室的溫馨呢。
《紫騮馬》寫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
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瞭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