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春思
《春思》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創作的新題樂府詩。現在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李白《春思》。
李白詩詞《春思》原文: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李白詩詞《春思》譯文:
燕地小草像碧絲般青綠,秦地的桑樹已葉翠之綠。
當你懷念傢園盼歸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腸百結。
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吹進羅帳激我愁思?
李白詩詞《春思》鑒賞:
李白有很多描寫思婦心理的詩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春”字通常語意雙關:既指春天,又可以用來比喻男女之愛。此詩《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這兩方面的意思。此詩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春天景物起興,別具一格。思婦觸景生情,想起瞭遠方的丈夫,頗為傷懷。她申斥春風,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處。
開頭兩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可以視作“興”。詩中的興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見,信手拈起,這兩句卻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的春天景物起興,頗為別致。“燕草如碧絲”,當是出於思婦的懸想;“秦桑低綠枝”,才是思婦所目睹。把目力達不到的遠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畫面上,並且都從思婦一邊寫出,從邏輯上說,似乎有點乖礙,但從“寫情”的角度來看,卻是可通的。試想:仲春時節,桑葉繁茂,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歸來;她根據自己平素與丈夫的恩愛相處和對丈夫的深切瞭解,料想遠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見到碧絲般的春草,也必然會萌生思歸的念頭。見春草而思歸,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辭》語,渾成自然,不著痕跡。詩人巧妙地把握瞭思婦復雜的感情活動,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象與懷憶同眼前真景融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所以不僅起到瞭一般興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氣氛的作用,而且還把思婦對於丈夫的真摯感情和他們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系傳寫出來瞭,這是一般的興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這兩句還運用瞭諧聲雙關。“絲”諧“思”,“枝”諧“知”,這恰和下文思歸與“斷腸”相關合,增強瞭詩句的音樂美與含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