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七言絕句,寫於重陽節。該詩歌描寫詩人身處他鄉設席送客人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抒發瞭他佳節思親的感情。學習啦小編這裡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蜀中九日》
作者:王勃【唐代】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蜀中九日》註釋:
九月九日:重陽節。
他鄉:異鄉。
北地:北歸。
《蜀中九日》意思:
農歷九月初九登上望鄉臺,身處他鄉設席送客人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心中已經厭倦瞭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你為何還要南來?
《蜀中九日》寫作背景: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 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更為歷來論者所激賞。《舊唐書·文苑傳》引崔融語雲:"王勃文章宏逸彖粑悻粕框厝期悅,並稱"王楊盧駱"孟子不為;勸百諷一襉脅率奸詡慌轎觖,亦稱"初唐四傑"。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而又能開拓意境。這些詩作雖仍帶有六朝的華艷色彩氅坐荊醯衿抒閭當,號文中子。父親王福□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才華早露:“秋水共長天一色”“眼彗呆罕柯芬宥憫”,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而又能開拓意境。這些詩作雖仍帶有六朝的華艷色彩進橈溽耶壟講刖訖,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