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尋道觀》
![](/article_img/24-1511250944262m.png)
《尋道觀》作於665年,詩人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本詩描寫瞭興盛時昌利觀周圍的事物及環境,表達瞭詩人對道教的向往。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尋道觀》
作者:王勃【唐代】
芝廛光分野,蓬闕盛規模。碧壇清桂閾,丹洞肅松樞。
玉笈三山記,金箱五嶽圖。蒼虯不可得,空望白雲衢。
《尋道觀》註釋:
①張天師:有二解。其一:張天師即張道陵,東漢時五鬥米道的創始人.,道教第一代天師,仙界四大天師之首。則此處,“張天師居也”意思就是:張天師的靈柩放在這裡。其二:張天師就是一位姓張的當時道教的主持人。則“張天師居也”意思是:(王勃)我所認識的張天師就在昌利觀。最後一提:張天師不可能是張三豐,因為張三豐是元明之際的名道,而子安是初唐人。如果大傢對張天師的身份有更多見解,歡迎指出。
②芝:指仙草。
③分野:中國古代天文學傢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聯系起來,地上的某一區域都劃定在星空的某一范圍之內,稱為分野。此處作動詞,意思為:劃分范圍;界限。
④蓬闕:原指蓬萊宮,神仙居住的地方。多用於借指道觀。下文中的“碧壇”和“丹洞”皆指道觀。
⑤清肅:此處用瞭互文的手法。“清”、“肅”需要一同解釋,莊重,嚴肅;清靜,安靜的意思。
⑥桂閾:桂木造的門檻。指顯貴的門第。松樞:松木做的戶樞。
⑦ 玉芨:堇草,即陸英。
⑧ 三山五嶽:此處用瞭互文的手法。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方位命名,東嶽泰山雄,西嶽華山險,北嶽恒山奇,中嶽嵩山峻,南嶽衡山秀。 三山是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史記》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後人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廣為流傳的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三山五嶽之後便成中國名山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