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醉 李商隱
《花下醉》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宴遊詩。此詩寫詩人尋花而醉,夜裡持燭賞花,表達瞭自己愛花、惜花的感情。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花下醉》
作者:李商隱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花下醉》註釋:
⑴流霞,是神話傳說中一種仙酒。《論衡·道虛》上說,項曼卿好道學仙,離傢三年而返,自言:“欲飲食,仙人輒飲我以流霞。每飲一杯,數日不饑。”
⑵沉眠:醉酒之後的深睡。
⑶ 日已斜(xiá):指夕陽西下。
⑷更持紅燭賞殘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紅把火看”。
《花下醉》意思:
尋得芳菲不覺被美酒陶醉,倚著花樹酣眠紅日已西斜。
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後,又舉著紅燭獨自欣賞殘花。
《花下醉》寫作背景:
會昌二年冬(842)至會昌五年冬這三年期間。李商隱因母喪而去官閑居永樂。在閑居期間,李商隱的生活十分地寂寞頹廢,整日栽花植樹,遊山玩水,終日與酒為伴。在此期間他創作瞭大量的詠誦花木景觀的詩歌。本篇為其中較為出色的一首。
《花下醉》鑒賞:
起首兩句先寫瞭尋芳而醉的過程,流露出一種酣醇滿足之意。“尋芳不覺醉流霞,依樹沉眠日已斜”。在這個美好的春日,詩人一路追尋著繁花的蹤影,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喝得大醉。便在夕陽西下之時,依著花樹沉沉地睡去。詩人因為愛花,所以懷著濃厚的興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獨自去“尋芳”;既“尋”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為花之美艷所吸引,流連稱頌,不能自已;流連稱頌之馀,竟不知不覺地“醉”瞭。“不覺”二字寓意深廣,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