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 嫦娥
![](/article_img/27-16041qh210.png)
《嫦娥》是一首詠嫦娥的詩。下面請閱讀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李商隱《嫦娥》的內容。
李商隱 《嫦娥》原文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隱 《嫦娥》譯文
透過裝飾著雲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晨星沉沒在黎明的曙光裡。
月宮的嫦娥恐怕後悔偷瞭後羿的長生不老藥,現在隻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一顆孤獨的心。
李商隱 《嫦娥》創作背景
詩作創作背景,永遠離不開作者本人的政治生活背景:作者終身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牛李黨爭是在宦官專權的日子裡,唐朝朝廷的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依附宦官的又分為兩派——以牛僧孺為首領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領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805年)開始,到唐宣宗時期(846年)才結束,鬧瞭將近40年,歷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稱為“牛李黨爭”。牛李黨爭的實質就是太監當權,本詩就是諷刺太監當權的黑暗、諷刺憲宗的皇權旁落。子曰:“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嫦娥》即是“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類詩的典型。
李商隱 《嫦娥》賞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傢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茲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前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雲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此時連這最後的伴侶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瞭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瞭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裡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借助於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淒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