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西施詠

《西施詠》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五言古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王維《西施詠》,以供大傢閱讀。
王維《西施詠》原文: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傢子,效顰安可希。
王維《西施詠》譯文:
艷麗的姿色向來為天下器重,美麗的西施怎麼能久處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個浣紗女,後來卻成瞭吳王宮裡的愛妃。
平賤時難道有什麼與眾不同?顯貴瞭才驚悟她麗質天下稀。
曾有多少宮女為她搽脂敷粉,她從來也不用自己穿著羅衣。
君王寵幸她的姿態更加嬌媚,君王憐愛從不計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
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皺眉而想取寵並非容易!
王維《西施詠》創作背景:
《西施詠》作於天寶時期。王維所處的盛唐時代,在繁華的外衣下隱藏著政治危機: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權,紈絝子弟憑著裙帶關系飛黃騰達,甚至連一些鬥雞走狗之徒也得到瞭君王的恩寵,身價倍增,飛揚跋扈;才俊之士卻屈居下層,無人賞識。而“讀書三十年”的儒生,卻“腰下無尺組”,“一生自窮苦”。
王維《西施詠》鑒賞:
此詩通過借詠西施而抒發現世感憤不平的諷刺詩,語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詩人通過西施的故事來發表詩人對人生的一點體會。即“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的現象。這一現象有兩種情況:一是一般人難於辨別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發現後,大傢才吃驚地感嘆艷羨;二是某些人與事物本來也平常無奇,一旦被評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貴婦後,大傢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